循碳、聚数助力新型工业化——2023年工博会参观有感
来源:a8直播    发布时间:2024-02-14 00:28:55| 阅读次数:518

  历经疫情影响时隔三年停办之后,今年9月19日-23日,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上海强势回归。笔者在2020年前几乎每年都去逛展,因为工博会是全面展示中国制造与行业发展最新技术的风向标,在这里既可以近距离体验到最新技术,也能够最终靠与众多企业的闲聊、以及观察企业展台/展区的变化,来窥探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今年工博会主题是“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主题。主题是展会的“眼睛”,它以非常醒目的方式告诉人们工博会展品的特点及其要传达的理念。回顾最近五届的工博会的主题,2016-2018年均为“创新、智能、绿色”,强调的是新技术自身的特点与趋势;从2019年起,开始把“互联”引入并突出了新技术对产业的赋能作用,2019年和2020年主题相同,均为“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2020年之后工博会受疫情影响停止举办了三年。然而这三年来,世界大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5G/6G通信、合成生物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让人们享受科技福祉的同时,也更为关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因此,本届工博会的主题“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笔者理解为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升级走向数字化与低碳化“双转型”的道路,可持续型制造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由于时间原因,笔者重点参观了工业自动化展、机器人展这两个主题展,有如下几点深刻感受:

  第一,国内企业展区比往年更炫更好看了。场馆7.1主要是国内机器人企业展区,场馆7.2以国外机器人企业为主,以往国外企业展区人头攒动,特别是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库卡和安川电机的展台总能吸引很多观众。因为那里不仅有很多真家伙大家伙可以近距离观摩,还有很多直观酷炫的演示,让人们对设备性能及其用途一目了然。今年,笔者发现国内展区的水平一下子跃上了一个新高度,不管是展品质量还是展示水平都很用心,而且还穿插了很多趣味体验(比如观众在企业APP上自主设计咖啡拉花、蛋雕图案,几分钟后就能够获得一款专属产品;尤其是在厚度仅有0.3-0.4毫米的生鸡蛋壳上雕刻图案而保持蛋壳完整的体验活动,更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机器人技术的精度控制水平),另外像埃斯顿、新时达、节卡、新松等国内比较知名的机器人整机领军企业还有不少专场演示和主题论坛,让观众觉得整个展示是立体丰满的,诚意十足。我和企业在场工作人员交流,他们表示:今年公司确实投入不少,一则是因为看好国内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前途,尤其是人机协作;二则是因为同行竞争太激烈了,每家都有拿手绝活,自己也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出圈”。在这背后,我们既看到了企业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环境的努力,也看到了企业整体的硬核实力在上升——正是因为有了敢与国外先进同行PK的产品,才有底气大胆展示。比如,往届四轴机器人较多,今年六轴已成标配,还出现了七轴机械臂,在改善动力学特性和容错性等方面又迈上了一个台阶,其灵活性和控制精度等方面完全不输国外同类产品。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供应链韧性的担忧,主要是受当前地理政治学的影响,一些作为集成商的国际大厂将供应链转移或禁止出口,给本土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保链”、“强链”、发挥国内链主企业的作用成为他们关心的话题。

  第二,企业开发市场时更注重行业深耕和服务模式创新。虽然展区内各种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扎堆,但每个展台上都比较明显标注了自家产品的细分市场、具体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主打一个“专精特新”。比如,艾利特提出“渐次自动化”的模式,他们都以为企业一蹴而就实现全自动化具有技术风险高、初始投资大的问题,不如循序渐进使用机器人换人,先让协作机器人先一步入驻到易更改、性价比低的生产环节中,让客户在进阶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人机协作的理解,提升团队对自动化的应用能力,从而逐步迈向全自动化。图尔克提出“分布式自动化”,把工厂各环节独立成一个小的智能模块,通过种种通信传输协议、传感器、边缘控制器和云计算解决方案,将任务移至本地设备完成,从而提升生产资源的可扩展性或灵活性,减少调试和制造周期,获得新的生产自由度。ABB提出了“再制造机器人”的服务模式,他们都以为机器人的60-80%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对需要翻新的机器人他们进行回收,更换零部件(均为原厂新品)和严格的功能测试之后,标记为“再制造机器人”,并提供至少12个月的保修,保证与新产品相同的质量。这种再制造机器人产生的碳排放比生产新的机器人少75%,成本也降低不少。ABB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全世界疫情的影响下,供应链中断致使交货时间延长,导致2022年市场对翻新机器人的需求量开始上涨达25%以上。同时,由于制造商对可持续解决方案的需求慢慢地加强,以及企业客户对成本更为敏感,预测翻新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第三,5G+AI+3D在生产的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更为丰富。在远程医疗、智能网联车、智能工厂、智慧码头乃至新零售新消费等应用场景中,5G+AI+3D(数字孪生)慢慢的变成了“背景”或者默认值。一般的工厂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执行/传感层、驱动层、控制层、边缘计算层、企业管理层,在每一层级中,我们都看到了大数据采集、高速通信协议、边缘智能计算和决策、工业元宇宙的技术综合应用。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些系统管理平台更好看了也更容易看懂了。这些不同层级的产品和算法,有的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有的还要依靠进口。有很多企业自豪地告诉笔者,算法和系统架构都是他们企业独创的,也能轻松实现用户定制化开发,但一谈起开发算法的底层软件系统,那大多数是国外产品;又比如机器人中的伺服系统,主要厂商还是发那科、爱普生、ABB、安川等国外企业。他们同时也表示,希望有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或者科研院所牵头,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打造创新联合体的利益共享模式。

  第四,绿色化、数字化、工业化“三化联动”和“三化叠加”趋势越来越明显。打造零碳工厂、零碳工业链,创建零碳园区和零碳的数据中心,都要从每个具体的工厂、具体的互联数据中心开始做起,无论是建立企业的碳足迹追溯平台,还是建立一个园区的能效智控平台,不能离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但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多了,带来了社会用电量和碳排放增加的压力,自身也存在一个节能降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还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的节能减碳。比如,我们正真看到在5G网络层面,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AAU深度休眠、站点自适应控制等技术,探索开展主设备不一样工作状态控制和绿色化制冷配电。在数据中心层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中心资源的虚拟化,动态优化服务器、存储设备、通信设施等专业设备和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节能增效。

  综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融合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分,一个“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的新世界场景正在徐徐打开。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自主创新任务艰巨繁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更需要企业助力。本届工博会不仅集中展示了最新技术应用,更是处处洋溢着中国制造的活力,深化数字赋能水平,加快融通发展步伐,加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中国必然会在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中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影响力!

  刘小玲,博士,研究员,上海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部部长。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失联一周的22岁华人女孩,尸体被无人机发现!徒步进雪山遭“千年一遇”风暴……

  丰田:我要凉了?2023年销量1123万辆,增长7%,中国卖了190万辆

  消息称三星与 LG 显示签订 500 万 W-OLED 电视面板供货合同

  酷态科推出 65W 氮化镓充电头闪充套装,2C + 1A + 充电线 核 32 线 GHz